相機日記95: EF 70-200mm f/4L USM 小小白
Canon單眼相機界的鏡頭有兩大特色,
一個就是標榜豪華的紅圈L鏡,另外一個則是標榜望遠的白鏡。
白鏡,顧名思義,就是白色的鏡頭。
大家都知道,黑色聚熱,白色散熱。
Canon把鏡身整個塗成白色的目的便是如此,
而實際效果如何?眾說紛紜,理查也不怎麼在意,好用就好!
鏡頭開箱
今天要介紹的鏡頭是「EF 70-200mm f/4L USM」。
他正好就是一顆白色的鏡頭,並且也是一顆紅圈L鏡。
更厲害的是,他是入手門檻最低的L鏡,換句話說就是最便宜的L鏡。
每一個鏡頭都裝上保護鏡,以防萬一。
萬一刮到、撞到、只要換保護鏡即可。
而且還要裝上B+W的MRC把畫質損失減低到最小。
產品保證書,上面有鏡頭的型號(就是本名)。
移開保證書後,鏡頭收納袋的底端顯露出來。
鏡頭遮裝罩
鏡頭收納袋
鏡頭本身(包在泡綿中)
鏡頭本身(還在塑膠袋裡面)
鏡頭本身(終於出現了!)
鏡頭底蓋端
鏡頭前蓋端
鏡頭上的紅點
紅點代表EF系列鏡頭,適合給全幅與APSC相機使用。
鏡頭裝上遮光罩
鏡頭的焦段標示
鏡頭的前端
雖說光圈不大,只有f/4,鏡片卻不小,裡面還有一片Canon驕傲的塋石。
鏡頭的底端
上面刻著著鏡頭的生產編號。UZ表示「宇都宮工廠2011年製造」
鏡頭上的紅圈
代表Canon的L系列產品
為什麼叫做小小白?
這一個鏡頭有很多的暱稱、綽號、別名……
例如:小三元(長鏡頭)、小小白,這兩個是最常見的稱呼。
甚至有的人根本不叫這顆鏡頭EF 70-200mm f/4L USM了,
大家只叫他的綽號,因為「小小白」叫得朗朗上口,
久而久之,綽號反客為主,變得大家都這樣叫,
你寫正式名稱人家還可能看不懂咧!
這一個現象不僅只在EF 70-200mm f/4L USM身上,
Canon有數顆70-200mm焦段的鏡頭全部被冠上「x白」的稱號。
既然話題至此,我們就來看看其他的鏡頭的本名與暱稱為何:
理查的理解是:
小小白
EF 70-200mm f/4L USM
小小白IS
EF 70-200mm f/4 L IS USM
小白
EF 70-200mm f/2.8L USM
小白IS
EF 70-200mm f/2.8L IS USM
小白兔
EF 70-200mm f/2.8L II IS USM
有兩個「小」字的就是F/4.0系列,例如「小小」白、「小小」白IS。
有一個「小」字的就是F/2.8系列,例如「小」白、「小」白IS、「小」白兔。
那「小白兔」的「兔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?
應該是小白二代的羅馬數字「II」,英文念成「Two」。
或許一開始大家心中想的是「小白Two」,
剛好Two的讀音很像是兔子的兔,跟小白連在一起剛好就是「小白兔」。
唸起來順口,頭腦好記,感覺又很親切,所以就取代了鏡頭的本名。
理查覺得暱稱很好用,也很好寫。
可是用太習慣,真的會讓初學者感覺到相當的很混亂。
除了不懂意思的以外,還有會錯意的,不確定哪個是哪個的。
碰到親切的前輩可能會解釋一番,碰到性子比較急的老手可能就要新手自己去爬文。
不過暱稱會出現,並且大量使用,也是有他的道理的,
畢竟一篇文章中美一次要提到某鏡頭就要寫全名也不太方便。
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:
『我今天去某某地方用了EF 70-200mm f/2.8L II IS USM拍照,
EF 70-200mm f/2.8L II IS USM真的很棒,跟EF 70-200mm f/4L USM比起來怎樣怎樣,
然後EF 70-200mm f/2.8L USM又這樣這樣,所以選了EF 70-200mm f/4 L IS USM,
結果發現EF 70-200mm f/4L USM會這樣那樣,然後又換了EF 70-200mm f/2.8L IS USM。
但是EF 70-200mm f/2.8L IS USM還是會那樣那樣,最後還是決定使用EF 70-200mm f/2.8L II IS USM。』
這樣子我看發文的人寫得很累,讀者一個型號一個型號的些微差異核對,也會看得很累。
為了方便,所以大家都用暱稱來寫,兩三個字代替了落落長的型號。
但是用久了之後,這些暱稱變成了「正規」的名字,本名反而被遺忘了,
老手都知道文章在寫什麼,但初學者就完全霧煞煞。
以上面的範例,把型號改成暱稱:
『我今天去某某地方用了小白兔拍照,
小白兔真的很棒,跟小小白比起來怎樣怎樣,
然後小白又這樣這樣,所以選了小小白IS,
結果發現小小白會這樣那樣,然後又換了小白IS。
但是小白IS還是會那樣那樣,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小白兔。』
如果看這一篇文章的人是一個初學者,
或者是剛剛從別的廠牌換到Canon的使用者,
一定完全看不懂這個段落在寫什麼。
什麼小白兔怎樣?(頭腦浮出一隻小白兔(動物)的樣子)
然後又什麼小白?小白?是指網路上回文很白目的人嗎?
所以理查寫開箱文的時候,大部分都會先把正是型號寫出來,
有暱稱的話告訴大家暱稱是什麼,然後再用暱稱來稱呼它。
這只是我的方法,用意是希望初學者也可以了解我在寫什麼。
小小白 vs 小小白杯
大約兩三年前左右?理查才剛剛踏進單眼世界的時候。
很像是某個冬季奧運會,出現了有選手拿著長得像鏡頭的杯子在喝咖啡的畫面。
這個畫面被眼尖的觀眾發現,這個鏡頭杯頓時在網路上爆紅!
隨後在世界工廠也出現了很多的山寨版本,而且一開始還開出天價,更是一杯難求!
這個杯子的原形正就是今天介紹的鏡頭:
EF 70-200mm f/fL USM – 小小白。
理查剛剛好也有一個這樣的杯子。
這個就是小小白杯,外型的確是仿照小小白的樣子製成的。
杯蓋打開之後…
想當然耳,裡面是沒有鏡片的~
想買這種杯子要看清楚,理查這個版本裡面還有金屬,
有的版本整個都是塑膠的,還瀰漫著嚴重的塑膠味,根本不敢拿來當杯子。
看得出來哪一個是「小小白」,哪一個是「小小白杯」嗎?
再放幾張比較圖:
其實說真的,理查也不太敢拿這個來喝水,
主要就是放著讓人家看,或者是拿來當筆筒使用。
小小白 vs 新百微
新百微也是一個網路上對鏡頭的暱稱,原名為:Canon EF 100mm f/2.8L Macro IS USM
會叫做新百微是因為,他的焦段是100mm,功能為微距鏡,所以簡稱「百微」。
而這個焦段的鏡頭有兩個,一個是金圈鏡,一個是紅圈鏡。
紅圈鏡比較晚推出,比較新,所以叫做「新百微」。
上面的連結有理查以前的新百微開箱文,可以參考閱讀。
為什麼要拿小小白vs新百微?
理查也不知道,其實是蠻沒有意義的。
主要原因是因為新百微以前是理查最長焦段的鏡頭,
理查只是好奇這兩個鏡頭放在一起的長度是有差多少,如此而已。
一比之下還差蠻多的喔!
本來認為新百微裝在7D上看起來已經很威了,
這個小小白看起來還更威!
這就是小小白裝在7D上的模樣。
鏡頭試拍
注意!是「試拍」,拍爛請不要嫌棄哦~
美國買鏡頭,因為稅金的關係,大部分的人都在網路上買來省稅。
會不會買到瑕疵品真的是靠運氣,理查就曾經買到過瑕疵的Canon EF 24mm f/1.4L II USM。
不過那個是另外一個故事了,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上一行的連結閱讀。
拍完開箱文,周遭很像也沒有什麼可以拍的東西,
加上小小白的最近拍攝距離是3公尺,在室內根本不知道要拍啥。
測試測試,拍拍太太的手看看。[更正 May 22, 2012]最近的對焦距離應該是1.2公尺
要拍綠巨人還無路可退,連全身都拍不下來…
不過細節倒還是不錯喔!
測試到這邊,突然想說「完了!我買這個鏡頭幹嘛?室內都不能用!」
不過想一想,還是到戶外去看看再說吧!
所以就去了附近的公園取材~
一開始完全不會用…明明是70-200,結果指能捕捉這種很像用標準鏡頭拍的東西。
唉,覺得自己很遜,動態的鴨拍不到,只好偷拍路人偷餵鴨(怎麼都是偷)。
好吧!再來練練看…
這次拍到了,正在飛的鴨子…不過距離好遠喔…完全不像是長鏡頭拍的相片。
也拍到這個類似海鷗的鳥,但也是很遠…哎呀!快沒信心了。
會飛的拍不到,改拍不飛的看看有沒有好一點…
嗯嗯,開始慢慢的有一點掌握住這個鏡頭的使用方式跟握法了。
很像比較有長鏡頭拍出來的效果的感覺了。
既然如此,再來挑戰一下會飛的鳥。
喔喔!這次終於有拍到了!
距離很近,細節也很清楚,可惜就是構圖不好,把翅膀給切了。
那天在公園最後,拍了這張稍微還可以的。
公園測試鏡頭之後,過了很長一段時間,這個鏡頭都一直沒有出動。
前兩個禮拜,我們Rancho Cucamonga City有一個活動,
剛好可以作為理查再次測試鏡頭的機會。
先站遠遠拍,熱身一下~
這個人聽說是我們城市的地方電視台的一個主持人之類的。
不過理查家裡沒有第四台,所以不太清楚。
慢慢的把距離拉近……
碰!很像有一點太近了!
稍微再退一點好了…
理查發現小小白真的蠻銳利的耶!頭髮好像都可以數了。
看到小小白這麼銳利,好不好可以拍拍Close Up?
Close Up算是「近拍」,不是「微距」。
還可以更近一點…
拍一拍,猛然看到這台腳踏車的標價…
這是美金喔!台幣33萬的腳踏車?哇!
理查不太懂腳踏車,真的是大開眼界耶!而且就放在那邊任人碰觸。
嗯,這個鏡頭成像不錯,也很銳利,現在再回到拍人好了!
理查害羞,先拍個背面來看看,哇!這個真的很銳利,而且沒有後製銳化喔!
好吧!正面拍個人物試試看吧!
這張雖然有輕微手震,不過可以看出來這個鏡頭拿來拍人像很像還不錯!
即使鏡頭的最大光圈只到f/4。以光圈值來看,好像無法拍出淺景深。
其實不然!因為長焦段的壓縮,照樣可以拍出淺淺的景深。
而且還可以比理查的24L II開f/1.4光圈還要淺!
戶外人像實驗
理查在是拍的時候發現這顆鏡頭似乎適合拿來在戶外拍人像。
雖然焦段很長,要退得很遠,
理論上閃光燈也打不太到(除非近距離或離機閃),
不過還是要試試看才會知道!
以下就是實驗結果:
經過這次的實驗,
理查認為這個鏡頭(在7D上)或許不太適合拍全身照,
不過相當的適合拍攝半身或更大的人像照,就類似這兩張這樣的半身。
因為這個距離閃光燈還是打得到,可以補得到光。
景深的效果也很好,拉到全身的話景深就沒有這麼奶油了。
相關連結
01. Canon EF-S 18-55mm f/3.5-5.6 IS
02. Canon EF-S 55-250mm f/4-5.6 IS
03. Canon EF-S 60mm f/2.8 Macro USM
04. Canon EF 28mm f/1.8 USM
05. Canon EF 17-40mm f/4L USM
06. Canon EF 24-105mm f/4L IS USM
07. Canon EF 16-35mm f/2.8L II USM
08. Canon EF 100mm f/2.8L Macro IS USM
09. Canon EF 35mm f/2
10. Canon EF 50mm f/1.8 II
11. Canon EF 24mm f/1.4L II USM
結論
EF 70-200mm f/4L USM(小小白)是一個讓理查還蠻驚喜的鏡頭。
他是最便宜的L鏡,原本理查以為做工可能不會太好,對焦速度也或許只有普通,
甚至可能成像會很軟,不夠銳利等等……
不過理查想錯了,小小白其實是一顆相當好的鏡頭。
拿在手上一點都沒有便宜貨的感覺,對焦很快速,成像也很銳利。
即使沒有IS的輔助,由於他的鏡身不重,以理查的穩定度來說,手震很少發生。
唯一的缺點就是最近對焦距離太遠,高達三公尺。
也就是三公尺以內的東西對不到焦,在比較狹小的室內幾乎無法使用。
所以這一個鏡頭是比較適合在戶外使用的鏡頭。
[更正 May 22, 2012]最近的對焦距離應該是1.2公尺
在戶外這個鏡頭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!上面的範例應該可以清楚代替文字的解釋。
輕巧、重量平均、對焦快、成像銳利、L鏡中最便宜、性價比高(裡面還有瑩石)。
戶外充足的光線與輕巧的鏡身,都可以有效的減少手震的發生。
如果你喜歡這個焦段,想要L鏡,預算中等,又拍攝戶外居多的話,這個鏡頭是很值得考慮的選擇!
PS. 1 請各位網友幫幫忙,幫理查加一下Dropbox的空間,
如果您點選我這個連結加入Dropbox的話,我們各自都會得到500MB的額外空間喔!
請點我加入DropBox
ps. 2
恭喜表哥「荒山亮」的專輯「天荒地老」
入圍第23屆金曲獎「最佳台語男歌手獎」與「最佳台語專輯獎」。我感到無比的榮幸。
相機日記,我們下次再見囉~~!
udeupa、理查、Seattler
理查.udeupa 休閒的精彩
雅卡狄亞 巴哈姆特 部落閣
iTry 騎士團:udeupa 駐站專版
Canon Fans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2 Richard Udeupa All rights reserved.
//
//